“课本游”走红 配套举措须跟上

中国教育新闻网   2023-08-08 09:14:08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桂林的山真秀啊,像翠绿的屏障,像新生的竹笋,色彩明丽,倒映水中……”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;想要感受《升国旗》《开国大典》,必须去天安门;想要理解鲁迅,要去一趟绍兴……今年暑假,“课本游”等特色旅游产品颇受欢迎,家长和孩子一起跟着课本中的景色选择出行地点,实地感受课本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。

相比研学旅行,“课本游”更为具体。不管是那些或壮阔或优美的自然风景,还是那些见证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遗迹,当课本上出现过的地点变成生动鲜活的现实,无疑具有一种奇妙的感觉。可以说,“课本游”是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生动写照。

跟着课本去旅游,其实是一次跨学科学习之旅。孩子们走出教室,抵达心仪且课本提到的地方,走进万卷书里的“诗与远方”,走进的也是自然的大教室、社会的大课堂。他们不仅能够领略不同的风景,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魅力,还能品尝不同地区的美食,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、风俗、习惯,在行走中发现、认识、感悟地理文化、自然风光、人文情怀。同时,这种旅游方式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大美河山的自豪感,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。在这个大课堂里,精神世界在“玩中学”中丰盈起来,无疑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有中国心、中国情、中国味的时代新人。

就“课本游”而言,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。从课本知识出发,走出课本、超越课本,激发中小学生探索景观背后的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丰富知识的兴趣和热情,“课本游”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发挥。实现这些目标,对家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,要精心设计、合理安排、正确引导,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。

从课本出发,跟着课本去旅游的背后,是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的变革。随着旅游更加日常化,“上车睡觉、下车拍照”的旅游方式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有深度、有收获、有意义的旅游项目的需求。对于旅游景点来说,要努力适应消费者旅游方式的变化。早在2013年,滕王阁景区曾推出背诵《滕王阁序》免门票的活动。今年五一期间,该景区更是上线了VR自助背诵平台。岳阳楼景区、剑门关景区等也都推出了“背名篇免门票”活动。通过背诵这种互动方式,让学生凭借记忆免门票,只是第一步。各景区还要借助“课本游”热的契机,推出契合“课本游”的旅游产品,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。

对此,不妨将文化、历史、地理和文旅消费有机串联融合,通过高质量内容供给提升吸引力。同时,依托新技术,借助沉浸式、强交互等新形式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场景、新玩法,实现旅游形式全面创新,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旅行的趣味,这也是旅游景点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彰显担当的题中之义。

(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教师)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8月08日第2版

作者:张学林

最新供应

更多